临床儿科杂志
主办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0-3606
国内刊号:31-1377/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880 人次
 
    本刊论文
浅析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2-01

  【摘要】: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药物治疗又是儿科治疗的基本方法,根据儿科用药的特点、儿科用药注意的事项以及我国儿科用药的现状,提出儿科合理用药的措施。

  【关键词】:儿科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1。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将儿童简单视为成人的缩影。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而且年龄愈小,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差异越大。药物治疗又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药物具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的有害作用。所以儿科用药的合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儿科用药特点

  1.1 儿科用药具有特殊性

  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是由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年,生长发育特别快,一般情况下体重可以增加3倍。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体重多少来定用药剂量。除体重增长迅速外,在正常条件下,小儿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1.2 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区别对待

  小儿的用药并不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用药具有不同的特点3。

  1.3 儿科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期,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科用药中发生率比较高。儿科用药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大致有如下几种:①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②儿童锥体外系反应;③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④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儿童泌尿系统损坏;⑥听力受到损坏;⑦导致中毒;⑧生殖系统受到影响。

  2 我国儿科用药现状

  研究发现,我国儿科用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诊断与用药不符。部分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时,不依据临床诊断,而是由患者需要而定。②用药剂量不合理。新生儿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各构成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多数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显著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着一定区别。③药物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间隔不当。④联合用药种类繁多。需要联合用药的感染通常包括: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需要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不主张联合用药。若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而采用联合用药时,也宜选用抗菌作用协同或相加的药物,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6。

  3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我们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而且用药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7。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药物

  由于儿童的用药特点,临床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儿童尤其新生儿不宜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较大患儿也尽量不用或少用。医生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3.2 根据个体差异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儿科用药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儿童给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根据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较常用。但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长儿在用体重计算剂量,计算结果偏大,注意不要超过成人的用量。无论哪种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体质不同、疾病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作适当的调整4。

  3.3 根据儿童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由病情轻重缓急、患儿年龄、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①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肠胃给药安全;②皮下注射给药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不适用于新生儿;③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皮肤黏膜用药很容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体外用药时应注意。总之,应该首选口服药物,给药种类及次数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患儿休息5。且不要将药发给患儿自己服用,以免发生误服或隐瞒不服等情况。

  3.4 选择合适剂型

  我国儿科药品在品种、数量和规格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儿科药品剂型及规格的不足给儿科治疗带来缺陷。一方面,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没有合适的儿童剂型,需要分药,使临床用量很难掌握,不但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对于一些针剂也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适剂型,导致儿童不易吞服药物,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产生服药依从性问题,达不到预期疗效。要解决该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剂型方面。当前,世界儿科药物剂型有两大特点:一是努力生产口服制剂替代只有注射的制剂;二是针对小儿喂药困难,生产糖浆剂及含糖颗粒,并加入水果香料以改善口感,使患儿易于接受;②半衰期相对较长的衍生物,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可较好地改善小儿用药的依从性;③对于儿科需求量较大、剂量受年龄因素影响显著的药品,可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以方便临床使用。

  3.5 引入临床药师

  依据国外的经验和国内这几年的发展来看,由其在儿科引入临床药师是解决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可以与医师一起为患儿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儿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玲,艾如银。 儿科用药分析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1: 071.

  [2] 张蕾,王永铭。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6, 12(001): 39-45.

  [3] 郑育平。 儿科用药特点与儿科合理用药 [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 16(1): 13-14.

  [4] 庞昌生。 结合儿童生理特点探讨儿科用药的合理性 [J] 中国药业, 2012, 20(22): 60-60.

  [5] 唐美君。 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的浅析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0): 159-160.

  [6] 张颖。 我院儿科用药现状分析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5): 406-407.

  [7] 杨春贵。 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6): 51-5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临床儿科杂志》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